032 細嚼出詩味

細嚼出詩味

寫前文《因何而「獨憐」?》,想起好些詩作名篇,初讀覺得好,但卻說不出好在何處。記在心中,多讀了推介評說,尤其是個人的經歷豐富了,再細細咀嚼,才慢慢地嘗出那詩味來。隨手拈出三首七絕來說一說。

劉禹錫的《烏衣巷》:「朱雀橋邊野草花,烏衣巷口夕陽斜。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」「烏衣巷」:在今南京,東晉王謝兩大豪門巨族聚居於此,駐守士兵穿烏衣,故名。「朱雀橋」:秦淮河上浮橋,近烏衣巷。「花」:動詞,開花也。「王謝」:已沒落了的兩個東晉大族。「尋常百姓家」:普通平民的屋宇。

「野草花」:一片荒蕪。「夕陽斜」:沒落景象。燕子是候鳥,當其再來之時,多在曾居留過的屋宇築巢。不是燕子「飛入尋常百姓家」,而是王謝兩族雖然已沒落為普通平民,燕子卻仍舊飛進去,在那築巢居留。此詩,固然慨嘆歷史的滄桑,更深一層的慨嘆是:燕子並沒有像人一樣趨炎附勢而念舊。

杜牧的《過華清宮》:「長安回望繡成堆,山頂千門次第開。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!」「過」:經過。「華清宮」:唐明皇與楊貴妃遊樂之處。「繡成堆」:像一堆錦繡。「次第開」:門一個接一個打開。「一騎紅塵」:一匹揚起塵土的快馬。「妃子」:楊貴妃,愛吃荔枝。

唐明皇為博楊貴妃的歡心,暗令內侍、寵臣,用傳遞緊急公文的驛馬,把荔枝從南方一站一站地接傳送來,以使她「一笑」。一般讀者,都理解此詩對帝皇奢侈的譏諷,公私不平,公為私用。但忽略了「無人」兩字,沒有人知道那「一騎紅塵」是送荔枝的,還以為是呈遞甚麼有關國家大事的緊急公文。這反映了封建政權的封閉性,亦即現今所說的,完全沒有透明度,於是無從監察而可為所欲為。

蘇軾的《題西林壁》: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;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此詩淺白,不必詳解。「嶺」:橫列綿延的山。「峰」:獨立高聳的山。「緣」:因為。第三四句所以傳誦,因為道出了「當局者迷」的哲理,但卻忽略了第一二句。是否倘非「身在此山中」,就能識得「真面目」呢?也不能的,「遠近高低各不同」,因為站在不同的位置,也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面,或是「嶺」或是「峰」,並非全貌。紀曉嵐評此詩有禪意,那禪意是:世相是無法完全認識的。

二○○三年十二月四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