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1 七絕改讀為長短句

七絕改讀為長短句

詞,又稱長短句,因各詞牌中每句字數不一,有長有短,不似詩的每句有劃一的字數。長句短句,互相混合,讀起來別有一番韻味。有人把四句七言的七絕,改作長短句來讀。

清慈禧太后,得到一幅珍貴的扇面,下旨給一位書法家,為其題字,並指定寫的是唐王之渙的《涼州詞》:

「黃河遠上白雲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」

這位書法家,一時大意不小心,寫漏了首句最後的一個「間」字。慈禧太后看了,大怒,認為書法家戲弄她,連這樣著名的唐詩也不懂,有欺君之罪,必須究治。書法家聞訊,大吃一驚,急中生計,連忙去拜謁,說自己別開生面,把這首《涼州詞》改寫為長短句,應這樣讀:

「黃河遠上,白雲一片,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?楊柳春風,不度玉門關。」

慈禧太后聽了,雖然明知他強詞,但也讚賞他的急智,不再追究治罪。
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

這是唐杜牧的著名七絕《清明》,一直有人把它改作長短句來讀,意思完全一樣,但那韻味卻又有異:

「清明時節雨,紛紛路上行人,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?有牧童遙指:杏花村。」

以上兩首七絕,改讀為長短句,雖有詞的面貌,但並不合乎任何一個詞牌的格律。填詞要按照詞牌的格律,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長短句。

更有人把這首《清明》,改寫為一部袖珍的劇本,如下:

時間:清明時節。背景:雨紛紛。地點和近景:路上。遠景:杏花村。人物:行人和牧童。對白:借問酒家何處有?表情:行人欲斷魂。動作: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這樣的劇本,會有人去上演嗎?倘若加寫一些旁白,描述天氣和風景,再有行人「欲斷魂」和要去喝酒的對話,可以成為中小學表演的小節目。

你也讀過一些絕律的罷?能否找出一兩首來,改寫為長短句或劇本的呢?請寄來!

二○○六年四月三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