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 「丹青難寫是精神」

「丹青難寫是精神」

兩位愛好繪畫的朋友,囑我寫字。我為他們都寫了:「丹青難寫是精神」。這句詩,出自王安石的七律《讀史》,原意與我借用之意有異,全首如下:

「自古功名亦苦辛,行藏終欲付何人?當時黮暗猶承誤,末俗紛紜更亂真。糟粕所傳非粹美,丹青難寫是精神。區區豈盡高賢意,獨守千秋紙上塵。」(「黮」音抵感切,模糊貌)

簡略地解釋一下各句:自古以來,取得功名都須經歷一番艱難;這些古人的事,有誰能如實地寫下來呢?當時已經不大清楚,被人誤解誤傳的了;後世的記載,更加紛紜,往往以假亂真。所流傳下來,大多是糟粕而不是純粹美好的;歷史最重要的有如繪畫,把精華寫出來。現在留下來的一點點的記載,只不過是寫在紙上的,千秋萬代中的沒有價值的塵埃而已。

「丹青難寫是精神」,在詩中的原意是,諷刺一些史書,未能真實地寫出時代和人物的本質。我借用來說,繪畫最重要的是「傳神」。

讚許藝術作品,有「逼真」和「傳神」兩詞。我以為後者的評價高於前者,「逼真」只是貌似而已,「傳神」卻是反映出豐富的內涵。

中國作家中,我愛讀的是魯迅、周作人和沈從文,都各有顯著風格,「文如其人」,一讀便知出自其筆下。雖然不大喜歡周作人其人,但他的文字「傳」出了他的「神」,確是美文。

一些經常寫作的朋友,囑我寫字以贈,我總喜歡寫杜甫的兩聯詩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;「筆落驚風雨,詩成泣鬼神」。這兩聯中,都有一「神」字,認為「神」是文字的高境界,這也是我借用來評價文字的標準,以流露真我的精神為上。「如有神」,我不以其「如有神助」去解釋書贈之意。

其實,「讀書破萬卷」,未必就能「下筆如有神」。只一味讀書,卻缺乏觀察、實踐、經歷,恐怕會成為書獃子,寫出來的只是「紙上談兵」的「兵」,一上戰場便變了趙括。應該多加上《紅樓夢》的一聯: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」。

「驚風雨」和「泣鬼神」,就是一種震撼力。筆者受到震撼,其文字才能震撼讀者的。

二○○六年五月二十一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