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 「不入律」、「不避三平調」等

「不入律」、「不避三平調」等

上文,語譯了《兵車行》,先讓讀者了解詩意,現再以之為例,去說明古詩的格律。讀本文,最好能對比前文的《古詩的格律》和《新鬼煩冤舊鬼哭》。

雜入不同字數的句子。《兵車行》是七言樂府,以七字一句為主,但內有不同字數的句子。例如:「車轔轔,馬蕭蕭」;「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」;「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?……」;「君不見青海頭」。三字、五字、六字、九字一句的都有。

用韻和押韻。共用了十個不同的韻,換韻頗多,有押本韻和鄰韻,有平韻和仄韻。較多隔句押韻;也有上下句連續押韻的,篇首、結尾和中段,兩句連續押韻的都有。這樣,讀起來有助詩的跌宕頓挫、旋律變化、氣勢營造。

不「入律」。「入律」是指合乎絕律句子的平仄排列。這是絕律的格律,古詩卻反之。全詩中,只有「千村萬落生荊杞」、「或從十五北防河」、「縣官急索租,租稅從何出」,是「入律」的。

不避「孤平」。「孤平」是除韻腳外,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,這是絕律的大忌。全詩中,頗有一些「孤平」的句子,例如:「去時里正與裹頭」、「被驅不異犬與雞」、「反是生女好」等。

不避「三平調」。「三平調」是句子中,最後的三個字,都是平聲,這也是絕律的大忌。全詩中,頗有一些「三平落腳」的句子。例如:「哭聲直上干雲霄」、「便至四十西營田」、「禾生隴畝無東西」、「且如今年冬」、「古來白骨無人收」、「天陰雨濕聲啾啾」等。

不計「對」和「黏」。「對」是出句和下一對句,同一位置的字,平仄相反;「黏」是出句和上一對句,同一位置的字,平仄相同。全詩中,完全沒有理會這樣的絕律的格律。

對偶可有可無,但不求字面對仗工整和平仄相對。全詩中,也略有近似對偶的句子,但只是神似,並不如律詩那麼嚴格。例如:「去時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」、「長者雖有問,役夫敢申恨」、「信知生男惡,反是生女好」、「生女猶得嫁比鄰,生男埋沒隨百草」等。這樣的對偶,對古詩的拙樸風格,並無影響。

並非每一首古詩,都全備古詩格律的特點。《兵車行》,是反映出這些特點較多的一首。

二○○六年八月十六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