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「弟走從軍阿姨死」

「弟走從軍阿姨死」

去年(零六年)十一月廿六日,《明報‧三言堂》專欄見報的《陳寅恪講解〈琵琶行〉》,關於這一句詩,我這樣說:「我忘記了在哪裡,曾讀到這樣的分析:其實弟是琵琶女的愛人,阿姨是弟的母親。」(編按:見結集十四《弦斷誰聽》)

加拿大的一位讀者,來信說:兒時聽其父講解《琵琶行》,「弟」是教坊中的樂工,「阿姨」是教坊歌妓的主管。唐玄宗設教坊教俗樂,下旨選二百樂工,賜名為「皇帝梨園弟子」,男女皆稱為「弟」。男樂工被徵入伍,女主管病逝,歌妓們又「顏色故」,故「門庭冷落」,琵琶女不得不「嫁作商人婦」,云云。這讀者問我的意見怎樣?

有一些詩句的含義,是清晰明確的,不可作其他解釋。例如:「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」(杜甫《春望》),只可解作,作者感觸時勢見花而流淚,苦恨與家人分散聞鳥聲而驚心;不能解作流淚的是花,驚心的是鳥。又如:「停車坐看楓林晚」(杜牧《山行》),這「坐」字,只可解作「因為」,不能解作「停下來,坐下來」。但「詩無達詁」,有一些可讓讀者,各自以其欣賞角度去解釋,只要說得通便算了,不必太拘泥。「弟走從軍阿姨死」,屬這一類。

我傾向於,「弟」解作愛人,「阿姨」解作愛人之母。「十三學得琵琶成」,琵琶女更年輕時便入教坊學藝,本來的家可能早已失散。教坊既是朝廷所設,樂工不會全都被徵入伍,歌妓們更不會一下全都「顏色故」,以及因「主管」死去,便「門庭冷落」,總後繼有人的罷?琵琶女因愛人征戰去了,生死未卜,那母親又死去,不用她侍奉,再加上年老色衰,便「嫁作商人婦」。

那愛人,或可能是男樂工之一,日久相處而互相愛戀。「主管」與琵琶女,有上下之分,恐怕不會以「阿姨」稱之這樣親切。「門庭冷落」是她個人的,而不是整個教坊。

我所傾向的解釋,更能顯出琵琶女的淒慘遭遇,是一個「天涯淪落人」。詩中沒有點明,大抵為了私隱和讓讀者有聯想餘地。

二○○七年一月四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