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「李廣難封」

「李廣難封」

這句話,出自唐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。意思是:漢代名將李廣,驍勇善射,一生與匈奴交戰七十餘役,但至死未能封侯晉爵,反自殺以終。不少讀史者,為之扼腕不平。原因為何?漢室腐敗,賞罰不公,固然是主因;但李廣本身是否也有所缺失呢?

司馬遷在《史記‧李將軍列傳》的「太史公曰」中,只讚揚了他的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」,卻沒有評論他的「難封」,但也記述了他的短處不足。

李廣曾與星象家王朔,談及:一次,誘騙八百多羌人投降,其後又把他們全部殺掉。王朔說:殺降者比殺一般人的罪更大,這是他「難封」的原因,以報應去解釋。其實,先採取欺詐手段去誘降,後又違背承諾而殺之,是殘酷的不義。現今來說,觸犯了國際公約。

在史實上,也暴露了李廣只是一名戰將,卻不是具戰略指揮才能的統帥。他能打硬仗惡仗,只在戰術上有勇有謀;但曾五次率領精兵反擊匈奴,不是無功而返,就是損兵折將而大敗。由此可見,他不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,欠缺戰略上的大智大勇。這是作為高級將領的致命弱點,說明了,他沒有不斷自我提高。

另一事,也反映了他是胸襟狹窄的。雖然善待士卒,能同甘共苦,但卻計較小恩小怨。他閒居在家,一天晚上,飲罷而歸。路過霸陵亭,被亭尉喝止,不准通過。隨從說:他是前任的李將軍。亭尉不賣帳,說:現任的也不准通過,何況是前任的!結果,被扣留,停宿在霸陵亭。後來,他再被起用,隨即請求,把這亭尉派去與他一起赴任。一到了軍中,就把亭尉殺了。真可謂「睚眥必報」!

李廣可以說是,一個純軍事技術官員,與戰國時只曉「紙上談兵」的趙括,各一極端。

在民間團體和社會運動中,我也發現類似的這兩種人。一是「工兵型」的事務主義工作者,一是誇誇其談的空頭理論家。雖然我對前者較後者有大的好感,但卻以為:倘前者不自我提高,多參與形勢和策略的討論研究,久而久之,或會掉隊,甚至迷失方向。

二○○七年十月二十五日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十六)青山不老(2008年7月初版)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