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 「微鬚」與「微服」

「微鬚」與「微服」

現代科技發達,辨認一個人身分的真偽,在其證明文件上,貼上照片,再加指模,便可很容易解決。但在古時,怎麼辦呢?

追捕罪犯,大多在告示上加繪容貌,有如今天的拼圖。個別的事件,可以這樣做。倘涉及人數眾多,例如參加科舉的考生,怎能人人去繪一張逼真的肖像,供監考官識辨其是否冒名頂替的槍手呢?那時候,是由考生以文字,描述自己的容貌,讓監考官對照。

有一次,一個考生填寫了「微鬚」兩字。監考官巡查時,發現他臉上長著一些鬍鬚,大怒,責問:「你明明寫了沒有鬍鬚,為甚麼竟然冒名頂替來應試?」

這考生莫名其妙,說:「晚生清清楚楚寫上『微鬚』的,並非沒有鬍鬚。怎會……」

監考官說:「『微』是沒有的意思。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最後的一句說:『微斯人吾誰與歸?』這就是說,假如沒有『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』的人,我能夠和甚麼人走在一起呢?」

幸虧這書生是滿腹墨水的,心裡不服,但卻輕輕微笑,答道:「《孟子‧萬章(上)》也有這樣的一句:『孔子不悅於魯,遭宋桓司馬,將要而殺之,微服而過宋。』如果『微』字,僅僅解作沒有,那麼,孔子豈不是沒有穿衣服,一絲不掛,赤裸裸地去宋國嗎?聖人怎麼可以這樣不成體統呢?」

監考官被駁得啞口無言,悻悻而去。他不知道,『微』既可解作沒有,也可以解作簡略的。「微服出巡」,這成語現已很流行,是指大官穿著平民的簡便服裝,出巡而不讓人發覺。

在漢字中,往往一字有數義,尤其是古籍,所以常常註釋紛紜。我以為:行文有三大原則:準確、鮮明、生動。「準確」是首要的,必須把意思準確地表達,不可讓讀者有所誤解。這點,只要用字、遣詞、造句嚴謹,語體文是不難做得到的。

假如考生填報容貌,不限字數,寫了:鬍鬚稀疏而短,或再加上全黑、或微白、或全白。那麼,便不會發生上述的故事了。

二○○九年四月十一日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十八)欄杆拍遍(2010年2月初版)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