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「中夜雞鳴風雨集」

「中夜雞鳴風雨集」

我在《明報‧三言堂》專欄不時推介詩詞,或引用魯迅的文字,但未曾談過他的舊詩。他在逝世前不久所寫的兩首七律,可算是壓卷之作,我最喜愛。

先來說第一首《秋夜有感》,寫於一九三四年九月,距逝世只約兩年,如下:

綺羅幕後送飛光,柏栗叢邊作道場。望帝終教芳草變,迷陽聊飾大田荒。何來酪果供千佛,難得蓮花似六郎。中夜雞鳴風雨集,起燃菸卷覺新涼。

註釋。綺羅:美麗的絲織品,比喻豪華奢侈的生活。飛光:飛逝的時光。柏栗叢邊:論者諸多引證,解說紛紜,我以為解作淺易的樹叢荒野較好。道場: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地方。望帝:即杜鵑,用蜀帝化鳥啼血的典故;啼於暮春,百草枯萎。迷陽:即荊棘,出自「迷陽迷陽,無傷我行」(《莊子》)。大田:種莊稼的土地。酪果:拜佛之物,比喻作品。千佛:眾多的佛,比喻專制的統治者。蓮花、六郎:唐代的張宗昌(六郎),貌美似蓮花,深得武則天寵幸,比喻御用文人。中夜雞鳴:包含兩典故,一是晉代祖逖聞雞起舞,準備為國效力,一是《詩經》的「風雨如晦,雞鳴不已」;深夜,風狂雨驟,但雄雞仍然依時啼叫報曉。

語譯。豪華奢侈的生活,像一塊美麗的絲織帷幕,掩蓋了幕後的種種黑暗,使一般人都不感到可貴的時光的飛逝。大好的土地都荒蕪了,長不出莊稼來,滿是荊棘,去點綴著這荒蕪。此刻,那些反動官員,還在杭州靈隱寺大作法事,去粉飾昇平,宣揚迷信。現在好像是杜鵑啼叫的暮春時節,好的作品都有如枯萎的芳草不再存在。我們怎能向專制的統治者獻媚,寫出像供奉佛像的祭物的作品呢?我們更不能失掉骨氣,把自己打扮得像貌似蓮花的張宗昌去取寵。深夜了,風雨交作,傳來雞鳴,天將破曉。我起來,點燃一支香煙,感覺得初秋的涼意,精神更抖擻,準備去迎接黎明。

在這七律,對當時的虛假繁榮和一般人的醉生夢死,表示感慨;同時對那禁制言論、新聞、出版自由的白色文網,表示了抗議。但並不消極,決心抗爭到底,並認為黎明即將到來。

二○○九年十一月十九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