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 艾森豪威爾僥倖免難

艾森豪威爾僥倖免難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擔任盟軍的最高統帥。這樣的一個人物,當然是納粹的眼中釘,要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去之而後快。

一天,氣候嚴寒,大雪紛飛,河水結冰,滿路積雪。艾森豪威爾要回盟軍總部,參加一個緊急軍事會議。他乘坐一部軍用汽車,冒雪破冰前去。在路上,他看見兩個老人,穿衣不多,冷得瑟縮抖顫,坐在路旁。他命令停車去看個究竟,但隨從的一個參謀反對,說:「這次的會議很重要,我們不能遲到,這事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!」艾卻堅持己見,說:「等到警方人員來到時,這兩個老人恐怕已經死了!」

於是,車子停了,艾走到兩個老人身邊,去了解他們的實況。他們是法國人,住在鄉間,兒子卻在巴黎工作,因戰爭彼此失去聯絡多年。最近,盟軍收復巴黎,父母和兒子才互有消息。現在,他們就是要步行去巴黎,與兒子相會。他們沒有汽車,也付不起乘坐其他交通的費用,所以只好步行。他們更料不到遇上大風雪,更因風雪所阻,在路上前不到村,後不著店,已經兩天沒有吃過東西了。艾立即請這對老夫婦,上了自己的車,先給他們吃的東西,然後問他們:兒子在巴黎的甚麼地方?他們說了,原來是在巴黎的另一邊,與艾要去開會的地方相距很遠,必須繞道才能到達。

艾毫不猶豫,即使繞道,開會要遲到,也要先把這對夫婦送去兒子的家。其他的隨從人員,卻不繞道,先去告訴參加會議的人,艾會遲到。

他的善心,得到了莫大的回報。納粹軍隊不知怎的,事先知道艾要去參加會議的途徑,在路上佈置了狙擊手。結果,艾因繞道而幸免於難,沒有繞道而按原定途徑而去的其他人員,都被狙擊手全都殺了。

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,我並非因為這樣的因果,才去做善事,反對行惡。我覺得:行善,自知,心境得到安寧,其樂無窮;行惡,也自知的,那惡會永留內心,一生痛苦。假如連痛苦也沒有,那心靈已死,不再是「人」。

二○一○年十月九日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二十)竦聽荒雞(2011年1月初版)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