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 他給記了大過

他給記了大過

  四十年的教育生涯,我只曾在兩間小學任教過。第一間,由五二至六一年,是紅磡街坊公立學校,學生絕大部份是黃埔船塢的工人子弟。第二間,由六一年至九二年,是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;前十八年,在俗稱「雞寮」的翠屏道徙置區,後來該區重建,搬到順安邨去了。

  五十年代,韓戰禁運,船塢工程大減,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,我的學生都在貧窮線上掙扎着上學。六十年代的徙置區和其後的公屋屋邨,生活着香港最基層的市民。我寫過不少兒童故事,都是以那些被損害被侮辱的孩子為題材的。徐詠璇並不覺得,女拔萃是貴族學校,我猜測,也許因為她來自中產家庭。那感受,與住在百多呎、沒有廚房廁所的徙置區房間的同學,或有所不同罷?

  去年(九八年)五月,選戰期間在街頭派傳單,我遇見第二個曾寫進故事裏的學生,切實地說,他只是給我以寫那故事的靈感而已。

  他的家,在徙置區七層大廈的三樓,剛好與學校平台操場一樣高度,而且很靠近。所以,我在小息巡視學生時,望過去,連他家裏的一杯一碟,都看得一清二楚!

  他上上午班。每天下午三四時左右,他總坐在家門前的一張小櫈上。家裏安裝了一部麗的電視,那時候正播放粵語長片,他在收費,每人「斗零」,讓鄰家的小朋友進去看。我想,連小學生也參與商業活動了。

  鄰校是一天主教小學,不時有罐頭、奶粉、舊衣服等救濟品,派給學生。但嚴禁變賣,違者記大過。其實,這變賣算不得商業活動,但我以此與上述那個同學聯繫起來,創作了一個這樣的故事:

  明東的背心,穿了幾個大洞,上體育課,總被同學們嘲笑;不穿,赤着身,又被老師罰,站在一邊,不准參與遊戲。後母不理睬他,爸爸答應了給他買一件,但卻多次沒有兌現。

  一天,學校派了奶粉。他走過擺賣衣物的攤檔,檔主是一個抱着嬰孩的婦人。他用奶粉,和那婦人換了一件稍沾了污穢的背心。後來,同學告發了,學校給他記了一個大過。

一九九九年一月十四日

胸中海嶽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三) 司徒華

頁 PAGE 1 / NUMPAGES 1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