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 另一「傑」作

另一「傑」作

  前港督府改名紫廬,惡評如潮,眾口皆卑。同時出爐的「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」,是另一「傑」作(此「傑」字加引號,乃廣東話俗語之義也),少見評論,我且來談一談。

  此碑之「傑」,不在其命名,而是設計。其設計不是外形,也不是美觀與否,而是政治不正確,對歷史的「數典忘祖」。

  碑作柱狀,由二百零六個石環堆疊而成。為甚麼是二百零六個呢?據云,代表二百零六年也。為甚麼是二百零六年呢?據云,由一八四二算至二O四七也。為甚麼是二O四七,而不是一九九七呢?二O四七,是把回歸後的「五十年不變」,也算了在內,這真叫人不解而愕然。

  這碑名為「回歸碑」,難道九七年的回歸,不算是真正的回歸嗎?難道要到二O四七年,還有第二次的回歸,這才算是真正的回歸嗎?這是否反映了一些人,在心裏,對「一國兩制」、「高度自治、港人治港」、「五十年不變」,不服氣呢?倘真如此,是違反鄧小平構思的,是可怕的!

  假如小學生,以《在放學回家的路上》為題作文,在最後還寫上回到家後,做功課、吃晚飯、看電視、和爸媽聊天、洗澡、睡覺、作夢,一直寫到翌日再上學去。老師肯定評之「畫蛇添足」,不給以及格的分數。

  這二百零六個石環,其中代表一八四二、一八六O、一八九八(三個不平等條約)、一九八二(中英談判)、一九八四(簽署聯合聲明)、一九九O(頒布《基本法》)的,用較淺色麻石,一九九七則以光環顯示。在百多年的殖民地歷史中,就只有這幾個值得紀念的年份和事件嗎?

  我覺得,最低限度還有兩個很值得紀念的反殖鬥爭的。一九二二的海員大罷工,後來,工人領袖蘇兆徵成為了中共政治局委員,鄧發曾任中共中央政治保衛局局長。一九二五的省港大罷工,不少罷工工人參加了北伐,支援了國民革命。此外,一九四一和一九四五,這是港人難忘的日治的三年零八個月;尤其是後者,同時是抗日戰爭的勝利。不能只因統治者由英轉日、日轉英,就抹去了這段歷史。是否有意迴避這幾個年份和事件?這豈非「數典忘祖」?

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

胸中海嶽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三) 司徒華

頁 PAGE 1 / NUMPAGES 1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