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盂蘭節的由來

盂蘭節的由來

 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節。這個節日比七夕熱鬧得多,到處可見有人在街道旁「燒衣」,一些鄉間和屋邨更有演神功戲的盛會。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呢?

  盂蘭節本稱盂蘭盆節,起源於《盂蘭盆經》中的一個小故事。盂蘭是梵文,即倒懸之意;盆是漢語,與盂蘭合起來,乃以器皿盛載食物供佛奉僧,以救倒懸之苦。

  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,其母死後墮入餓鬼道受苦,去請求佛祖替他設法救助。佛教有所謂「六道輪迴」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。眾生除修行成佛,脫離輪迴外,都因其在世時善惡,死後於此六道中輾轉再世。前三者稱上三道,處境較佳;後三者稱下三道,遭遇極苦。墮入餓鬼道者,成為餓鬼,雖餓而見食物不能食,吃進了肚裏就變成火炭,要受燒炙之苦。

  佛祖說:「你母親罪孽深重,不是你一人的道力可以救助的,必須依靠十方眾僧的道力,才能把她救出苦海。」目犍連再請教,如何才能會集十方眾僧的道力?佛祖說:「七月十五日,是眾僧結夏安居修行結束之日,你在該日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,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,他們的神威道力合起來,便能救脫你的母親。」

  甚麼是「結夏安居」呢?此制度起源於印度,原指游方僧人在雨季到來之際,安居寺院,專心以閉門修行為業,直至雨季結束。傳入漢土後,「結夏」期定於從四或五月十五日至七或八月十五日。目犍連依佛祖之言而行,果然救得了母親。他又問:其他佛家子弟,是否也可以通過盂蘭盆供,救度自己的雙親呢?佛祖認為是可以的。於是,便成為了節日,推廣開去。漢土文化重視孝道,傳入後更為盛行,成了習俗,歷代帝王或民間百姓都很重視。

  篤信佛教的南朝梁武帝,正式創立盂蘭盆會,大開齋宴,供養十方眾僧。一直都只送盆到佛寺設供,到了唐代更居然在宮廷裏舉行,規模極大,同時掀起了民間的熱潮。

  到了宋代,這習俗有了變化。本來供奉佛和僧的本意逐漸淡薄,並由敬孝已逝的雙親,進一步發展為祭鬼,薦度亡魂,為死者在「冥間」的幸福而施財拜祀,民俗化的色彩濃厚了。北宋時,已上演與此節日有關的雜劇《目連救母》;現今的神功戲,則甚麼劇目都演了。

二OO一年九月二日

夜聽春雨

《三言堂》的「一言」(之七) 司徒華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