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 兩個罵過魯迅的人

兩個罵過魯迅的人

七六年,四人幫倒台,按慣例要清算陳年舊帳,張春橋四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,被挖了出來,作為批判的黑材料,罪名是反對魯迅。

三五年八月,蕭軍反映東北人民抗日戰爭的長篇小說《八月的鄉村》出版,魯為之作序,加以肯定。三六年三月,張以狄克的筆名,在《大晚報》發表《我們要執行自我批判》,說:「技巧上,內容上,都有許多問題在,為甚麼沒有人指出呢?」認為蕭「不該早早地從東北回來」,「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,如果再豐富了自己以後,這部作品當更好」。魯寫了《三月的租界》回應,說:狄留在租界,並未比蕭回來得晚;他的批評,等於叫高爾基不該早早不做碼頭腳伕,吉須不該早早逃亡外國而坐在希特勒的集中營,這樣作品會更好;「我們有投槍就用投槍,正不必等候剛在製造或將要製造的坦克車和燒夷彈」。

其實,張算不得是罵,針對的是蕭,只是有點不服氣魯的肯定而已。因為是落水狗,舊作便被翻出來去批判。至於郭沫若,卻的確曾大罵過魯,其腔調十足「文革」式的語言。

二八年,創造社諸人圍攻魯,從籍貫、家族到年紀,極盡人身攻擊之能事。當時在日本的郭,也加入戰團,以杜荃筆名在八月的《創造月刊》,發表《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》。該文的結論如下:

「魯迅先生的時代和階級性,就此完全決定了。/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。/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,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。/魯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人物。/以前說魯迅是新舊過渡期的游移分子,說他是人道主義者,這是完全錯了。/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(法西斯蒂)!」

二九年十一月,得到江蘇省委李富春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,創造社的攻擊才停止了。郭一直沒有承認過杜荃是自己,因為魯被毛澤東捧為自己以外的另一尊神。建國後很久,陳早春寫了一篇《杜荃是誰》,考證得杜即郭。文章發表前,呈交主管文藝的林默涵,並分發給尚在的創造社元老審閱,都認為結論無訛。最後,胡喬木還做了批示,要把這篇杜荃的文章,收入《郭沫若全集》。郭對此仍一直保持緘默,他不是落水狗,逃過了批判。

胡的批示,狠狠地插了郭一刀,顯然,這「左王」對郭從來的表現,也看不順眼。

二○○二年八月九日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