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 再記我在葛師

再記我在葛師

在葛師受訓,是一個階梯,引導了我走向其後整整四十年的終生的教育工作。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年,而且是半個世紀前的往事,除了已寫了的三篇外,還有一些歷歷在目頗可一記的。

該屆同學共六十人,男二十,女四十,是一與二之比。因為那時候尚未男女同工同酬,女的薪酬較低,津貼學校規定聘用男教師不得超過三分之一,所以,師範取錄學生也以此比例去配合。男生中只我一人英中畢業;女生卻有兩人,一來自女拔萃,一來自庇利羅士,不知她們是為何選考葛師的。一林姓男生中途退學。離校後,未算畢業,還須在任教兩年中,經導師視察認為滿意,才發予證書。兩陳姓男生,過不了此關,故畢業只五十七人。

不用交學費,還可申請生活津貼。最高的每月二百八十元,恰是當時政府文員的入薪點,只有原已有職業而入讀的同學,才獲批此數。我申請七十五元,批出的是六十五元。一些家境較佳的同學,是沒有申請的。

六十五元,僅夠交通、午膳、書報、文具、零用等之用,不能不慳儉。上課搭電車,由西邊街斜路上般含道,不乘巴士節省了一角。下課不必趕時間,便步行至中環統一碼頭,再乘渡輪回家。午膳到一間小食店去,吃一碗紅豆粥和三個麵包,只花五角。我在學生會擔任福利工作。有甚麼福利可辦呢?同學們用得最多的,是實習時繪製掛圖的畫紙和印製學生習作的油印紙,我便以批發價大量買回來,以同樣的價錢零售給他們,比坊間的零售價錢便宜,這的確是一種福利。

曾到新界屏山旅行,與鄉師作籃球友誼賽,大敗而回。與羅師、鄉師一同舉行三角運動會,成績名列榜末。全校只有六十人,男生又只得二十,很難選出好身手,但也毅然出賽,精神是可嘉的。

聖誕節,到張榮冕院長家作客。有一個頗大的花園,我們在那玩集體遊戲,他的小孩也來玩。

現在,專題教學說得神乎其神。那時候,我們的社會科,已學習這種教學法,卻叫「設計教學」。我找了一些關於教育理論的書來讀,知道這種教學法源於杜威的教育哲學,有其從做中去學、啟發學生創意的特點,但也有所得到的知識卻缺乏系統和不夠深入的缺點。

離校時,何漆園老師給每個選修美術的同學畫了一幅國畫,拿一張照片回校給他,便可領取。我因惶惶於找尋教席,一時未暇,直至一年後,才帶照片回校,領了何老師這個情。

二○○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

《三言堂》選輯之三:滋蘭又樹蕙(2003年7月初版)

Share on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