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執的司徒華

文:徐佩蒂(大小姐手記)

久違了出現在哈佛,為『六四』二十年而來的司徒華,反而因胖了而看來年青得多, 司徒華大家稱他為華叔,他給我的印象是很固執的一個人。

司徒華在官場中擔任的角式,大家都清楚地看得到,在早年學運事件中,他的積極不下於李柱銘,我今次只想寫這位朋友政治背後的另一面。 

司徒華擁有五十多年只看同一份報紙的記錄,一生五十餘年都是教育工作者,他告訴我他1951年畢業於皇仁中學,第2年在葛亮洪教育學院畢業。 

教書在他年輕時的志願只佔其一,而他的心願是當位航海家。不過後來他過還是被那七十五元所吸引!當年選擇一年制教師文憑在受訓期內不單不用花任何費用,每月並可得七十五元津貼,在家庭環境方面,他畢業那年父親病倒了,由於有十兄弟姐妹那麼多,他是喜歡讀書的,但沒有人再有能力可以供他了。 

他的人生觀從沒有失望這兩個字,他就當時環境之下作出了選擇,在他年青的心中是這樣想:職業並不等於事業、事業又未必是職業。九年後他當了校長,亦兼任教師之職,工作最頂峰是一個星期中教二十節課,學生是升中班,而科目還是中、數這兩門。

本來平平穩穩身為教育家又如何會沾上了政治? 這要追究到1973年英政府年代的一項施政了。

1973年香港政府與教師之間發生了一次大衝突……事情是這樣的:73年時政府要壓低教師的薪酬,教協亦在籌備階段,在同年4月15日由於雙方談判破裂,全港教師罷課兩天,後來教協在大風波過後正式成立了,司徒華從秘書長開始直至主席。 74年3月教協成立時祇得會員八千九百人,教協入會資格唯一條件是:一定要屬註冊教師。

從司徒華的憶述中,感覺到教協是在千呼萬喚中成立,這些年來教協是個工會、目的亦是替同業爭取最大的福利,其次是謀求改革教育。 很多人都認為,一個男人的成功背後必然有位紅顏知己的支持。

但反觀今日的司徒華仍是孑然一身,談及這個問題他綻出了一個無奈的笑容。他當時這樣表示過:婚姻是可遇不可求,有人話要『緣份』,不過這個字是非常之虛幻而又不實在的,而我自己是個實實在在很現實的人,從不追求浪漫的情懷,而且多年來,都是一個人,這樣的生活日久之下,於是習慣中又來得更適合於我了。 

多年前提到他的事業時他曾作出過這樣的比喻:『我想我就好似一匹疲乏的牛,張家叫我耕田我就耕田,李家叫我推磨我也做,甚至林家叫我去賣牛奶,儘管我是條公牛,我也會去做……鞠躬盡瘁、貫徹始終,這八個字是我年輕時的座右銘。』 

他和李柱銘在推動民主運動上並肩前進,他眼中的李柱銘是位甚麼樣的人呢,他的註解是:我們出身不同,身份不同,李柱銘是大律師身份,有著大狀的風範,我的身份只是個小學教師。 

(註:當年和司徒華談天說地時,是九七之前,香港捲起移民潮,當時他的心中話是:我不會走,我會選擇有希望,而否定了絕望,我會寄望中國進步,香港也不斷努力,只要我還能替港人做事,任何事我也會做。)

Share on

There are no comments

發表回覆

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

Shopping Cart